大学英语口语超星尔雅答案2022(为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打开通道)

2023-10-16 05:10:19 82
admin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模式。现代教师只有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素质,以确保建设高水平、高素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为“建”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学校通过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建设、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打造多功能、一体化的“新信息环境”,夯实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环境。学校自2017年启动智慧校园建设以来,以建设生态智慧校园为目标,以师生发展为基础,以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为核心,共开展30余项智慧校园建设。投资万元建设了“大数据云计算中心”、100多间智慧教室等,形成了有线无线一体化、智能运维、智慧课堂、智慧实习实训等智慧学习环境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稳步提高。

学校启动“三年信息资源建设强化基础工程”,深化在线学习空间和优质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化建设和应用,整合现有的“清华在线”、“超星在线” “尔雅”、“优质资源共享课堂”、“移动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等支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平台;创建“模拟工业园区”和“实景教室”,建设“绿色钢铁生产技术”示范虚拟仿真中心,以标杆实训基地为标杆,打造开放、可扩展、兼容的统一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全校范围内,实现专业、课程之间的资源共享,打造智慧教学新生态。

分层培训“培训”,赋能人。一是立足“学校”,立章立制,建立信息素养培训体系。信息素养日益成为智能时代高水平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学校制定了以培养信息素质、信息技术、信息意识为目标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对全员实施全面、渐进、多元化的信息教育培训和应用推广。结合实际,每学期发布《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实施方案》,“创思路、建制度、建机制”,重点解决信息素养培训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使培训实施有保障、目标明确。化、工作常规化、内容具体化。

二是以“师”为基础,分层培训,赋能教师信息素养。本着“注重愿景导向、课程选择、方法创新、价值实现”的原则,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精准对接需求,建立“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分级培养体系”和“专业领军人物”分别实施“雄鹰计划”、“卓越计划”和“种子计划”,分别重点关注教学信息化方法与应用、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优质在线教学开放课程。以及立体教材建设。近两年,学校邀请全国知名信息化专家来校讲学20余次,并组织100余名教师参加多批次专题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以多元化、多层次以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信息化培训为基础。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和应用,使信息素养培训更加接地气,真正做到“按需培养”。

丰富实践强调“应用”。一是参与资源建设和能力建设。教师主持省级精品共享课程34门,省级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和社区教育精品课程23门,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9个,开发活页式、练习册式课程通过校企“双元”合作。 12本教科书;打造“网络教材”三维数字资源,为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构建现代专业课程体系奠定基础。同时,整合企业社会服务信息库、岗位技能标准库、人才需求信息库等开放资源,协助企业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个性化、人性化、互动性的多元化新模式为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化学学习资源。通过参与资源库建设,教师可以提高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是推动“课堂革命”取得实效。学校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在线教学平台,以“互联网”教育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信息化教学设计,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丰富的“互联网教育”生态圈资源,打造“平台为班级、资源为班级、空间为人人”的信息化教学新形态,实现学生学习“行为轨迹”过程考核新模式,不断适应学生的学习个性需求,通过全程伴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课前精准教学、科学定制、课中立体互动、即时反馈、课后定制作业、科学评估以绿色钢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试点,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同步课堂等个性化学习领域的“智慧工厂”,打造互动、探索性、协作性的智慧课堂,实现精准有效的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实现沉浸式学习。

潜心“学”促进步。一是以“研”为核心,搭建平台,有效开展协同教研。以课程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将信息化教学技能研讨会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依托名师工作室、教育社区等交流平台,丰富培训形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依托名师组建学科研究培训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主题,定期开展“备课”、“观课”、“议课”、“思考”等培训活动教训”,共同学习、分享、共同进步。

二是以“修”为本,开阔视野,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借助学习型校园建设,开展“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培养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意识,建立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配套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在活力,提高信息素养。

竞相“赛跑”,展现自己的活力。鼓励建设学校、企业多元化参与、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并积极转化和分享竞赛成果,以赛促教学促改革,促进“双创”。 “能说、能做”的合格”型教师成长。学校每学期举办“信息化应用教学竞赛”,通过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国家级教学竞赛。学校青年教师多次荣获全国、省级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二等奖,教学成果《信息化背景下‘双核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荣获全国第一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学校机电一体化团队成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0支团队之一,在山东省9支入围学校团队中排名第一。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师综合信息应用能力显着增强。

科学“评价”促进创新。学校致力于通过智能终端实现教学数据的随行采集。学校通过课堂评价系统和在线教学平台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学质量数据的全过程采集,科学评价教学质量,并通过综合应用,实现教学质量的真实评价。教学过程数据和绩效结果数据提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画像,不仅可以准确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水平,还可以准确分析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学校探索构建多元化大数据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多维度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相关信息,为教师发展战略和教育政策制定提供数据驱动的证据支持。根据评估结果,定制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方案和对策,实现教师个性化、终身专业发展。

未来的教育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利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拓展知识边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化能力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应对信息化、智能化给教育和教师带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2年7月13日第14页

作者:彭丽英徐畅

收藏
分享
海报
82